疼痛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,影響到所有人,無論其年齡與背景,疼痛也是醫療行業中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。許多慢性疼痛控制藥物,雖然能有效地減輕疼痛,但如果缺少適當的監測,也會對身體產生有害的影響。例如,非類固醇抗炎藥(NSAIDs),可能會引起胃腸道出血和腎臟衰竭等副作用。 [1]
對安全、有效的疼痛緩解方法的尋求,使許多人開始探索替代療法,如傳統中醫藥(TCM)。中醫藥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,它提供了一種整體的疼痛控制方法,不僅治療症狀,也同時調理根本病因。本文將深入探討中醫在控制疼痛方面的有效性,探索傳統的中草藥及其治療各類疼痛有效性的研究。
中醫藥治療疼痛的原理
傳統中醫建立在兩個基本原則之上:陰陽和氣。
1.陰陽
在傳統中醫中,陰陽的概念是一個基本原則,描述自然界中對立力量之間的平衡關係。這些對立的力量不被看作是好的或壞的,而是互補、相互聯繫,是維持平衡與和諧所必需的。
陰與黑暗、寒冷、女性化和靜寂特性相關,反映自然的被動、吸收和收縮。肺、肝、心、脾和腎都與陰有關。
陽與光、熱、陽剛和運動特性有關,反映自然的活躍、擴張和刺激。膽囊、小腸、大腸、胃和膀胱都與陽有關。
從中醫角度看,健康被視為陰陽之間的平衡。當這種平衡被破壞時,會導致各種身體和情緒症狀。
2. 氣
氣是流經身體的重要能量或生命力,一般認為是沿著經絡的路徑流經全身的。據說身體中大約有14條主要經絡,每條經絡都與一組或一個特定器官有關。根據中醫學,當氣在經絡中自由流動時,它有助於滋養、平衡器官以及其他身體系統,並促進整體健康。
根據中醫的說法,當氣在體內自由流動時,它有助於滋養和平衡身體的各個系統,並保持整體健康。然而,當氣的流動受阻或不平衡時,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,包括疼痛。
我們可以將其總結為一句話:氣通則不痛,氣不通則痛。
中醫對疼痛病因的認識
中醫認為疼痛病因通常分為兩大類:外因與內因。
1. 外因
疼痛的外因與環境或外部因素有關,如天氣、飲食和生活方式。風、寒、濕被認為是外部致病因素,可以侵入人體,引起疼痛、僵硬和活動受限。如果你在寒冷、潮濕的天氣中出現關節疼痛,這被認定為外因。同樣,如果你在吃了某些食物後出現疼痛,這也被認為是一個外因。
2. 內因
疼痛的內因與身體內部系統(如器官和經絡)的不平衡或功能失調有關。這可能是由於壓力、飲食不當、缺乏運動或慢性病等因素造成的。如上所述,氣的停滯是導致身體疼痛的病因之一。
當 "氣" 自由流動並滋養身體的各個系統時,就能保持健康。當 "氣" 受阻或停滯時,就會引起疼痛、不適和痛苦。此外,如果體內氣、血不足,也會導致疼痛。
為了減輕疼痛,中醫可能使用各種技術來疏通和平衡體內的氣的流動,如針灸、草藥、飲食療法和運動。
中醫藥在疼痛治療方面的優勢
傳統中醫藥被認為有利於緩解疼痛,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得到自然、健康的疼痛治療方法的人來說,副作用最小。
整體方法是使用中醫藥治療疼痛的一個潛在好處,這意味著中醫藥注重識別和治療疼痛的根源,而不僅僅是治療症狀。通過治療疼痛根源,中醫藥可以幫助減輕疼痛,改善整體健康狀況,並促進康復。
中醫藥通常還依賴於自然的、非侵入性的治療,如針灸、草藥、飲食療法和運動。這對那些正在尋找替代性疼痛控制方案、或避免處方藥副作用的人來說是有益的。
很多處方藥和非處方止痛藥有長期的副作用,包括依賴性。以布洛芬為例。它有可能引起有害的副作用,如腹瀉、惡心、發燒、過度疲勞和尿痛等。* [2]
使用中藥的另一個好處是,它可以用於緩解慢性疼痛,治療難以採用常規藥物治療、缺乏明確診斷的疼痛。中藥對由身體內部不平衡或功能失調引起的疼痛也很有效,如與壓力相關的疼痛或消化系統疾病。
然而也要重點注意,在嚴重或危及生命的情況下,不應該用中醫藥替代常規醫療,它應該被看作是對西醫的補充。 [3]
這方面為數不多的研究雖然沒有定論,但卻顯示了使用中藥作為替代性疼痛治療方法的積極作用。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報告說,中藥有助於非類固醇抗炎藥使用者的疼痛控制,這使得參與者在使用中藥作為疼痛控制方法期間,短期內減少了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使用。* [4]
另一方面,處方藥往往能夠迅速有效地緩解疼痛。然而,長期使用會導致依賴性、成癮性、耐受性和嚴重的副作用。它們通常用於治療特定的、已診斷的疾病,並可能被開具短期或長期使用。
當選擇中藥和處方藥來治療疼痛時,重要的是要考慮你的個人需求和偏好,以及咨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,以做出明智的決定。
十大治療疼痛的中草藥
延胡索,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,幾個世紀以來被用來控制疼痛。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原產於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。
延胡索含有一些活性化合物,包括生物鹼,據信具有緩解疼痛和消炎的作用。中醫傳統上用於幫助減輕疼痛和不適,特別是與月經週期、頭痛和慢性疼痛狀況(如關節疼痛)有關的疼痛。*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報告說,延胡索含有一種稱為脫氫苦參鹼(DHCB)的化合物,對控制炎症性疼痛和損傷引起的嚙齒動物的神經性疼痛很有幫助。* [5]
2.乳香
乳香,是一種從乳香樹上獲得的古老樹脂。在傳統中醫中,它被用作一種溫暖的草藥,以緩解疼痛、炎症和支持血液循環。*它在中藥中通常以樹脂、香粉、油或軟膏的形式使用。
乳香含有多種活性化合物,包括乳香酸,這些化合物被發現具有抗炎、抗氧化和緩解疼痛的特性。*這些獨特的酸性化合物被認為在樹脂的傳統藥用中發揮作用。
3.紅花
紅花,是紅花植物的乾花。幾個世紀以來,它一直被中醫用於幫助血液循環,緩解經期不適,並減輕疼痛。* 紅花植物的花在中醫中被認為是一種 "活血" 的草藥,這意味著它被用於改善血液循環和滋養血液。
紅花含有多種活性化合物,包括類胡蘿蔔素、類黃酮和揮發油,已被發現具有抗炎、抗氧化和緩解疼痛的特性。* 紅花在中藥傳統上是以煎劑或粉末的形式使用。烹飪時也可以使用紅花油,實際上它被認為是橄欖油的更健康的替代品。據研究人員說,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點紅花油可以幫助支持血液和心臟健康。* [6]
4.姜黃
姜黃,是一種香料和藥草,通常用於印度和傳統中醫。姜黃的活性成分是一種叫做姜黃素的化合物,已經發現它具有廣泛的潛在健康益處,包括緩解疼痛。* [7]
姜黃被用來調理各種不適,如消化不良、傷口和扭傷。在中醫中,它被認為是一種溫暖和辛辣的草藥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炎症,並減輕疼痛。*你可以把姜黃作為粉末或膠囊來食用,或作為香料與其他食物結合起來。
5. 白芷 *
白芷,是一種生長在亞洲東北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中醫用於緩解頭痛、牙痛、身體疼痛和關節疼痛。* [8]
該植物的根部可供藥用,含有一些膳食化合物,包括精油和各種類型的內酯,已被發現具有抗炎、抗氧化和緩解疼痛的特性。* 白芷通常以煎劑、粉末、膠囊或藥丸的形式食用。
6. 川芎 *
川芎,是一種多年生的中草藥,通常用於治療各種疾病,包括頭痛、痛經,以及受傷或外傷引起的疼痛。*
川芎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之一是一種叫做川芎嗪的化合物,據說具有抗炎和止痛的作用。研究表明,川芎嗪可以幫助支持炎症和減輕疼痛。* 一些研究還表明,它可能對治療某些類型的頭痛,如偏頭痛有好處。* [9]
7.短舌匹菊(小白菊)*
短舌匹菊,又稱小白菊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原產於歐洲和亞洲。傳統上,它被用來支持各種疾病,包括發燒、頭痛、偏頭痛、牙痛、胃痛、關節痛和痛經。* [10]
被認為負責其緩解疼痛特性的化合物被稱為parthenolide,它存在於植物的葉子中。研究表明,parthenolide可以幫助消除炎症和收縮血管,這可能有助於緩解頭痛和偏頭痛。* [11]
小白菊還含有其他化合物,如黃酮苷和亞麻素,有利於控制炎症和肌肉拉傷。* [10] 研究表明,服用小白菊補充劑或在太陽穴上塗抹小白菊霜,可以幫助降低偏頭痛的頻率、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。* [12]
肉桂,是一種香料,由肉桂科的樹皮製成。肉桂通常被用作治療頭痛和痛經的自然療法。它還被認為具有抗炎特性,可能有助於減輕關節痛或背痛等病症引起的疼痛。* [13]
肉桂還含有一種叫做肉桂醛的化合物,它可能通過阻止體內某些炎症化合物的作用來幫助解決炎症和疼痛。* [14] 此外,肉桂還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,有助於減少體內自由基的活動,這些自由基會導致身體不適。*
葛根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,原產於中國、日本和東南亞。葛根的主要營養成分之一是一種叫做葛根素的化合物,據信具有抗炎和緩解疼痛的特性。* 有限的研究表明,葛根素可以幫助消炎和緩解疼痛,特別是當它與其他草藥或補充劑結合使用時。* [15] 葛根通常以水中煮沸方式制備成水煎劑,但也可以當作補充劑服用。
甘草,是一種原產於歐洲、亞洲和中東部分地區的流行草藥。甘草根含有稱為甘草素和甘草酸的標記化合物,據信具有促進關節健康和調理自然疼痛的特性。* 有限的研究表明,這些化合物可以幫助消除炎症,減輕疼痛,並支持其他上呼吸道問題。* [注16]
緩解疼痛的最佳中成藥產品
結論
雖然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有限且無定論,但很明顯 - 中醫藥對調理疼痛有一定的效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中醫藥不能替代常規醫藥,但可以在合格的醫療專家或中醫師的指導下,作為一種補充性的治療方法。
* 本聲明未經食品和藥物管理局(FDA)評估。本產品並無用於診斷、治療、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之意。
附錄: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5767833/
- https://medlineplus.gov/druginfo/meds/a682159.html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2054304/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442756/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6399007/
- https://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11/03/110321134629.htm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633300/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628382/
-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topics/biochemistry-genetics-and-molecular-biology/ligusticum-chuanxiong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3210009/#:~:text=Feverfew%20(Tanacetum%20parthenium%20L.),menstruation%20and%20labor%20during%20childbirth.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1514225/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5892430/
-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5629927/
-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1021949817300819#:~:text=Cinnamaldehyde%20is%20a%20general%20constituent,and%20TNF%2D%CE%B1%20by%20J774A.
-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753332220300378
-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7012004/